LED背光源设计常见问题(荧火虫、光束及漏光现象)解决方案
LED背光源设计常见问题(荧火虫、光束及漏光现象)解决方案
LED为点性发光体,其发光状态为扇状发射,一般其最中心的发光光强最大。采用多颗非连
续的点光源LED排列成线状后形成LIGHT BAR,用其替代传统的线性发光的CCFL光源。LED的优点是不仅具有轻薄省电、体积小、寿命长、低电压、启动快的好处,同时还具备环保的概念,但采用LED点光源的背光源画面的入光部位会有明显的亮暗交替现象,俗称萤火虫或HOT SPOT。萤火虫不能在被遮挡的入光行程内结束就会外露至背光源的有效发光区域形成画面缺陷。同时由于是LED点光源,经过有导向性的媒介后会形成有方向的光束,有LED的部位就会有光束出现,多个光束排列也会加重HOT SPOT不良,所以要解决含有光束的萤火虫现象就要先消除光束问题。在小尺寸背光源设计中,因为现在的背光源都追求薄形化和最大可视化,所以设计尺寸会越来越被局限,自然有些部位的设计尺寸会接近危险值,稍超标就会导致组装不良,如胶带贴附面积过小而漏光,粘度不够而使膜材翘起外露等等。本文以4.0”以下的小尺寸背光源的设计来分析这些问题的现象,并且提出了这些问题的改善对策。 1. 荧火虫问题及改善
如果光源为点光源LED、入光行程短、LED间距大的背光源的入光结构不做任何处理,背光源的入光段就会出现萤火虫现象,如图1所示: 1) 名词解释:
LGP:中文导光板,是一种采用透光性能好的,如PC和PMMA等塑胶粒子注塑成型的薄板,它的功能是将点光源或线光源等局部光源导入形成面光源。 LED:发光二极管。主要为点状光源的表现形式,功能是提供光。
荧火虫:在BLU开发中,高亮点光源LED从 LGP一侧射入,在LGP入光处形成由窄到宽的发射状态,由于LED的间距会形成明显的强弱光区,交在错在一起看似是一只只荧火虫发光状,所以俗称荧火虫现象。
网点:在LGP作用面上形成小凸点引导光线作方向上的改变,形成折射,以实现需要的出光方向。